7月29日,2021年《財富》40U40創想會在上海舉行,梅卡曼德機器人創始人兼CEO 邵天蘭出席并進行分享。
邵天蘭表示機器人改造行業的痛點可以用自動化、信息化向智能化一起來做,他舉例說:“像我們去工業的現場代替一些焊接的工人,包括像操作一些機床上下料,做一些和化學接觸的一些一線的工人,但是我們用的技術手段就需要用到很多的AI、3D視覺這樣的東西,它背后也會有很多的這種數字化的東西,所以我們講叫工業2.0、3.0、4.0,自動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所有東西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。”
接下來邵天蘭介紹了公司的產品形態,“我們現在梅卡曼德這邊的產品形態是3D像機和視覺機器人軟件,然后我們的產品和傳統的機器人結合在一起之后,就變成了一個智能的裝備,可以解決我剛才說的問題”。邵天蘭說。
邵天蘭判斷說機器人能做的事情每三年翻一倍,可能速度還要快一些。以制造業為例,“過去的從2014年到現在,中國制造業每年要流失四五百萬人,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,這幾年下來大概有三千多萬人從制造業里面離開了。它可能比如現在奔波在大街小巷進入到外賣等服務業里面。所以就是很多原來大家覺得說不值得用機器人來做的事情,現在從經濟上首先是變的。”邵天蘭說。
談到人工成本和用機器人成本能相差多少,邵天蘭表示一些頭部的企業首先可以做起來,如果在兩年以內的話,這個事情就會發展得比較快,現在處于一個臨界點的狀態。
“現在在很多大型的行業,包括大型企業,比如說重型機械,汽車零部件,家電,大的物流倉儲等等,這些大的頭部公司開始率先鋪機器人了,因為他們這些企業的用工成本包括合規的要求比較高,所以就是機器人的回報率比較高,本身資金的實力也比較強,所以在這些地方我們看到機器人的應用的領域,能使用的工藝和細分的應用在增長得很快。”
談到技術出海,邵天蘭肯定表示:近幾年中國的技術在全世界范圍內能夠有一定領先。
“最典型的有幾個點,一個是大疆這樣的無人機,大家可以看到歐洲、美國的無人機公司,客觀上來講有一些成立的很早。另外比如說做一些自動的小車,自動駕駛等等,包括我們現在做的一些機械臂的企業。我有一個總結就是說這些機電軟應用一體的公司,就是機械、電子、算法、軟件、應用一體的公司,這個事情現在只有中國能夠勉強把各類的人才和應用場景拼在一起,而這個事情非常勉強。”他舉例補充。
最后的提問環節,關于服裝代工企業如何自動化的問題。邵天蘭建議場內的物流、倉儲及信息系統上可以先行,機器人得過幾年才能大規模的服務。他詳細提出四點建議:“一塊是場內物流,該是說場內樣把這些它的原料經過一步一步的到最后成品,就是場內的物流。第二個就是倉的部分,倉的部分就是它的自動的發貨,這個部分如果做代工可能好一點,如果是做電商的話,因為服裝是退貨率最高的品類沒有之一,大概賣十件會有三件被退回來,所以這個倉其實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。第三個部分就是信息系統,就是說我從外面收到訂單,我怎么樣如果是那種比較碎的訂單,怎么樣能夠拆下來,拆到整個生產上。第四個就是工藝,比如說我要縫一個扣子等等。
前三點就是說場內的物流,然后倉還有信息系統,現在都有相對好的解決方案,最后一步就是說整個工藝上,特別是縫制這些東西就很痛苦,這些東西現在我們只看到一些頭部的企業有少量的東西在用,因為它的品類的生產周期太短,所以此時此刻如果規模比較大的話,在個別的工藝上可能會有一些好的方案,但是這還是一個開放的問題。”
來源:新浪財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