泵管又稱混凝土輸送泵管,能夠大幅提升混凝土輸送效率,是建筑行業重要的工程機械配件。泵管長度長、自重大、質量標準高、生產工序多,生產過程催生了大量自動化需求。
某大型砼泵類機械生產企業在其泵管壓裝耐磨環環節,引入梅卡曼德AI+3D視覺進行泵管上料。大幅提升產線自動化、柔性化水平,保證客戶高質量泵管生產。
項目難點
此工藝環節需將整框來料的泵管放置于固定位置進行耐磨環壓裝,以此提升泵管的密封性能。
01 客戶痛點

現場工件圖
· 泵管自重大(10 kg-100 kg不等)、長度長(800 mm-3500 mm不等)。
·?人工上料強度大,存在危險性。上料精度有一定要求,人工或機械定位上料方式可能造成耐磨環錯位、脫落等情況,影響成品泵管質量。
·?客戶對于泵管生產質量、生產效率要求高。
02 視覺挑戰

項目現場
·?泵管表面存在油污、反光、銹跡等情況,對3D相機成像能力要求高。
·?泵管碼放在料框中,由行車吊裝到位,存在傾斜、錯位等情況。料框到位位置存在波動,需3D相機視野完整覆蓋超長工件并適應各類復雜來料情況。
·?泵管種類達幾十種,分為圓管(管兩端直徑相同)和錐管(管兩端直徑不同);泵管長度在800 mm-3500 mm不等,直徑在120 mm-200 mm不等,需3D視覺系統兼容各類泵管。

現場來料
·?錐管兩端直徑不同,壓裝耐磨環的尺寸亦不相同,需3D視覺系統判斷錐管方向,避免上料時管件朝向錯誤。
·?廠房采用了頂部天窗和大面積落地窗進行采光,過多光線干擾對3D相機抗環境光能力要求高。
解決方案

項目現場
3D相機選型:Mech-Eye LSR L
3D相機安裝方式:單工位2臺相機固定安裝于龍門支架上。
3D相機工作距離:2200 mm(相機底部到泵管上表面的距離)
通訊方式:3D視覺系統與機器人直接通信,通訊協議為TCP/IP。
工作流程:
·?整框工件由行車吊裝到位,并發送信號給機器人。
·?機器人收到信號后觸發3D相機拍照,視覺系統獲取泵管種類及位姿信息,并識別錐管朝向。
·?3D視覺系統引導機器人抓取泵管中間部位,放置于固定位置。
·?重復上述循環直到整框工件抓取完畢。
01?方案優勢
超長工件清晰、完整成像
泵管點云圖
·?自研激光結構光技術,能夠適應不同時段、不同角度的光線干擾。在現場>30000 lx環境光干擾的情況下,對表面反光、油污、銹漬的泵管生成高質量點云數據。
·?根據客戶現場工位布局和對超長工件上料需求,將2臺3D相機固定安裝于龍門支架上,相機間距2000 mm。雙相機協調,確保相機視野完整覆蓋最長為3500 mm的泵管,輕松應對來料位置波動。
·?大視野、大景深遠距離3D相機+雙相機精準標定,實現高精度點云融合,滿足客戶超長工件上料需求。
智能規劃抓取
抓取位姿
·?自研高精度3D視覺匹配算法,獲取待抓工件的準確位姿,為機器人提供精準抓取信息。
·?3D視覺系統可判斷錐管方向,完成耐磨環的精準壓裝。
·?智能規劃抓取,更好應對現場工件壓疊、錯位等,避免料堆倒塌、掉件等情況。
·?支持現場數十種泵管,后期可根據生產和訂單需求實現新增產品的快速導入。
穩定高效,易用性強
·?對到位位置不一致的料框進行精確識別定位,動態調整碰撞檢測模型,按真實環境搭建場景模型。智能規劃機器人無碰撞運動路徑,更好應對深框、超長工件抓取,提升運行穩定性。
·?自主開發標準通訊接口,支持3D視覺系統與使用TCP/IP等主流通訊協議的各類品牌機器人進行通訊。客戶無需進行通訊程序開發,滿足不同現場通訊需求。
·?梅卡曼德可為客戶提供相機安裝、手眼標定、視覺通訊調試等3D視覺系統部署服務。并提供操作培訓,確保客戶現場長期高效穩定運行。
02?項目收益
·?通過3D視覺實現了超長泵管精準上料,大幅降低人工勞動強度。穩定抓取,提升泵管生產質量。
·?單工位每天可完成1500根泵管上料,效率滿足客戶后道工藝、業務等方面需求。
梅卡曼德AI+3D視覺工件上下料解決方案技術成熟、易用性強,在汽車、工程機械等行業應用廣泛,能夠解決工件上下料場景中存在的工件反光、暗色、結構復雜、亂序堆疊等復雜問題。目前已通過眾多大型項目終端驗證,幫助眾多企業實現了自動化、柔性化生產。